近年来,亳州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全面实施“六一战略”,聚力建设“4+6”产业集群。一年来,亳州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加快现代中医药、白酒及保健酒、高端绿色食品和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亳州市大力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发展中释放了强大动能。
来自谯城区的安徽特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以往他们利用秸秆粉生产出了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有农田地膜、一次性餐盒等。今年,该公司又研发出了以秸秆为原材料制作成的3D打印机耗材,用这种秸秆线盘材料可以打印出美人鱼摆件、垃圾桶、玩具等各种产品。目前,该公司每年能生产可生物降解地膜和3D打印耗材等30000吨,每年可消耗秸秆10000多吨,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
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以奇瑞商用车项目为龙头,面向长三角招引瑞立集团等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亳州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瑞立集团旗下的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计划在亳芜园区使用厂房约3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5亿元,建设年产1000万片车用刹车片总部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瑞立集团控股子公司新瑞立汽配有限公司将与安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重点聚焦汽车后市场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等业务板块,充分发挥新瑞立快、省、全、优的汽车零部件供应服务和专业运营优势,赋能区域公交系统降本增效。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亳州市不断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签约落地。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秉持项目为王和服务至上理念,聚焦“双招双引”,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安徽传旗重科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和总投资7.5亿元的亳芜园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泗州智能玉米收割机、高端大马力拖拉机生产项目已经签约……一个个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我市驰骋新赛道注入新动能,助推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疾驰”。
亳州市高位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全面布局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亳州联动区。
据了解,亳州市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强链延链补链为突破口,着力壮大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规模,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整车线束、制动系统等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积极推进汽车售后、金融服务、充换电服务、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等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及配套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后市场头部企业,引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机构,实现技术产业化、产业规模化、产品本地化、空间集聚化。
“我们这里以生产新材料为主,需要的是专业的产业工人。每年我们都会与人力资源产业园合作,根据产能需要随时调配几批产业工人。”安徽铂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振稳说,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租用了亳芜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13500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主营业务为超低阻值透明导电膜、硬化膜、纳米银粉、纳米银浆、10—120寸全贴合触控显示模组。2022年11月,无尘室装修完成并投产,于2023年9月建成智能制造全自动化工厂。
《亳州市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方案》明确提出,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发挥本地产业优势,链接外部优质资源,创新合作模式,激发内生动能,以提质扩量为牵引,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增强创新活力,做优产业生态,全面提升我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全力培育五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构建皖北地区新材料产业新高地。到2027年,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1+4+1”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明显成效,力争跻身皖北新材料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努力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地。(刘景侠 通讯员 陈玉强)